近年來,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深入人心,混凝土強度指標并不足以揭示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因此,要研究高性能混凝土,就不能不關注混凝土的抗滲性能,混凝土抗滲性能(即透水性、透氣性和抗氯離子滲透性)是混凝土耐久性的第一道防線,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關鍵。混凝土的耐久性與其抗滲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抗滲性能不足,一些有害液體和氣體滲入混凝土內部,發生侵蝕作用,不僅破壞混凝土內部結構,而且會使鋼筋銹蝕膨脹,造成混凝土保護層開裂或剝落,同時由于混凝土內部的游離水的增加,導致混凝土抵抗凍融的能力顯著下降。
(一)水泥用量和水膠比
近年來水泥產品的細度變細、活性增加,使得水化反應加速、放熱加劇、干燥收縮增加有關,最終導致混凝土溫度收縮和干縮產生的裂紋增加,微裂紋和宏觀裂紋的增加對混凝土的抗滲、耐久性能是不利的。
水泥遇水水化過程中總的體積是減小的,充分水化是水泥體積約減縮7%~9%,水泥用量的增加,必然引起體積減縮的增加。水泥漿水化的同時,也會有約6%的水蒸發產生毛細壓力而引起混凝土開裂,導致混凝土抗滲性能下降。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能, 主要應提高水泥石本身及水泥石與骨料接觸面的抗滲性能, 為此, 應減小因水泥砂漿硬化造成的體積變化。水泥砂漿除滿足填充和黏結作用外, 還應在石子周圍形成一定數量和質量良好的包裹層。包裹層一方面阻止水在水泥石內部的滲透, 另一方面與石子和砂子牢固黏結, 阻止水沿水泥石骨料接觸面滲透。因此,要達到滿意的抗滲性能,水泥用量也不能過少,過低的水泥用量容易造成水化漿體量不足無法充分包裹粗細骨料,骨料與漿體間粘結強度下降,界面過渡區的性能也會更差,無法保證混凝土的抗滲性能。但是,如果水泥用量過多,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太大,石子下沉不均勻,導致硬化后的混凝土勻質性差、收縮大,從而導致混凝土的抗滲性降低。
水膠比對混凝土抗滲性具有重要的影響,水泥水化所需要的用水量僅占水泥用量的23%左右,為了滿足混凝土工作性的需要,用水量往往高于水泥水化所需的用水量。高出水泥水化的這部分水蒸發后形成毛細孔隙,降低混凝土的抗滲性能。一般來說,隨著水膠比的增加,混凝土抗滲能力下降,尤其是當水膠比超過0.55時,混凝土抵抗滲透的能力會顯著下降,而水膠比低于0.38時,成熟的硬化水泥漿體的滲透系數甚至比花崗巖。水膠比從0.4變到0.7,滲透系數至少會增加百倍,而水膠比從0.65到0.55,滲透系數則可以降低一半以上,這說明要使混凝土結構本身具備良好的抗滲性能,除了進行相關改善措施外,降低配比設計中的水膠比十分重要。。
(二)粗細骨料
把砂石骨料組成不同粒徑的混合體,一般認為砂石空隙率愈小, 則配制的混凝土密度愈大, 混凝土的抗滲能力也愈好, 因此, 把骨料的孔隙作為影響混凝土抗滲能力的唯一重要因素。要獲得抗滲性能良好的混凝土, 就必須提高混凝土中骨料的密度以減小骨料的空隙, 用最大量的固體顆粒擠滿混凝土拌和物中的空隙, 獲得抗滲性能良好的混凝土。實踐證明,容重大、空隙小、級配良好的骨料配制的混凝土抗滲性能不一定好。相反, 骨料空隙大、容重小的混凝土抗滲性能更好, 即砂石級配的優劣對混凝土抗滲性能影響不大。不論是連續級配還是間斷級配, 所得到的密實度很高的混凝土只能使砂石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減少水沿骨料之間空隙滲透的可能性, 增加了有效阻水截面。但混凝土透水的主要原因是水泥石本身的毛細孔隙和水泥石骨料接觸面產生了裂縫, 因此不論混凝土骨料級配好或壞、骨料空隙和容重大或小、骨料本身抗滲能力強或弱, 只要水泥石本身以及水泥石骨料接觸面的孔隙透水,混凝土的抗滲性能仍會很差。相反, 如混凝土中的水泥石與骨料接觸面防水性能很好, 水泥石骨料之間黏結牢固, 阻水性能良好, 混凝土的抗滲性能也會很好。因此, 要使混凝土有良好的抗滲性能, 主要應控制混凝土中砂漿的數量和質量, 控制混凝土結構的形成, 改善混凝土結構的內部構造。
常見的細骨料有天然砂和機制砂,與河砂相比,機制砂中含有一些石粉,適量的石粉可以起到填充混凝土中孔隙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混凝的抗滲性。機制砂棱角多、表面粗燥,并且含有一定量的石粉,粗糙的表面和一定的石粉含量有利于提高的界面過渡區強度和填充混凝土膠凝材料空隙,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滲性。此外,細顆粒中的粗顆粒過多,容易造成混凝土粘聚性差,容易產生離析分層等現象,降低混凝土抗滲性。同時粗細骨料還要求含泥量低,顆粒級配合理,質地堅硬,粒形優良,這樣才有利于優化混凝土的密實程度和抗滲性能。粗骨料的含泥量、泥塊含量、硫酸鹽及堿含量等也影響界面過渡區及界面過渡區的水泥漿質量,進而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一般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0.5%。粗骨料中有機質含量也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混凝土中占有一定的體積,可能會形成孔洞,影響混凝土的抗滲性。細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塊含量不得大于1.0%。
特細砂與粗砂配制的混凝土的抗滲性能要低于中砂,特細砂用于拌制混凝土,水泥漿的流動作用增大,易使粗骨料發生離析作用,有時會出現潰散導致混凝土孔隙增加,使抗滲性變差。粗砂因顆粒較粗,顆粒與顆粒之間就含有空隙,這是造成混凝土成型后孔隙增多的原因。因此,為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要求優先選用中砂。
砂率對混凝土抗滲性能有很大的影響,砂率太小,不足以填充粗骨料間空隙,不利于混凝土內部密實,不能切斷混凝土內部的部分毛細管道,從而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滲性。砂率太大,砂漿所需的膠凝材料用量大,用水量大,混凝土各組分容易離析,硬化后的混凝土勻質性變差,結構上易產生分層和裂縫,同樣能降低混凝土的抗滲性。在原材料和水膠比不變的條件下,獲得滿意坍落度時,用水量最小的砂率就是最佳砂率。
(三)外加劑
外加劑已成為混凝土的重要組分,性能各異的外加劑可以改變混凝土的性能。如減水劑可以改善混凝土工作性,降低用水量,增加密實性,引氣劑能夠引入粒徑合理的微小氣泡,改善混凝土體系的孔隙結構,截斷連通的毛細孔通道,提高混凝土抗滲性。
(1)減水劑
減水劑能使混凝土中用水量減少,減少了混凝土拌合物多余的水在干燥后蒸發帶來的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抗滲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同時, 摻加減水劑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2)引氣劑
引氣劑的加入使混凝土內部引入不聯通的微小氣泡,截斷了毛細管通道,減少了毛細管抽吸效應,改變了孔隙結構,從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滲性。應嚴格控制引氣劑的摻量,當引氣量超過 6%時,會引起混凝土抗滲性的急劇下降。如,松香酸鈉和松香油屬于引氣型外加劑, 加入混凝土后會使混凝土中增加密閉的氣泡, 減少透水通道, 改善混凝土的抗滲性和耐久性。
(3) 膨脹劑
選擇膨脹劑應依據限值膨脹率設計值、工程結構特點和使用環境綜合判定。普通膨脹劑根據膨脹源的不同,主要有兩類,以鈣礬石為主要或輔助膨脹源的和以氧化鈣為膨脹源的,其中,以鈣礬石為膨脹源的膨脹劑不得長期處于環境溫度高于80℃的混凝土工程中,鈣礬石在70℃左右條件下會分解,生成單硫型水化硫鋁酸鈣,當溫度降低時,鈣礬石再次形成,產生延遲膨脹,會對結構可能產生破壞。鈣礬石的生成是一個溶解析晶反應,對水的需求量極大,無外部水養護的條件下硫鋁酸鈣類膨脹劑配制的混凝土幾乎無膨脹。以氧化鈣為膨脹源的膨脹劑主要依靠拌合水生成膨脹相的氫氧化鈣,還可以繼續參與水化生成更多的水化硅酸鈣凝膠,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增強混凝土的抗滲性。在無外部水養護及冬季施工條件下宜使用氧化鈣類膨脹劑。
(4)其他外加劑
其他外加劑如防水劑、密實劑、阻銹劑等也有相關學者做過研究,對普通混凝土的抗滲性提高也有一定促進作用。氯化鐵防水劑摻入混凝土后可生成不溶于水的膠體, 堵塞混凝土孔隙, 降低泌水率。三乙醇胺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 并且有早強和增強作用, 所以是一種早強防水劑, 特別適用于需早強的工程。它能使水泥水化速度加快, 水化生成物數量增多, 水泥石結晶變細, 結構密實。
(四)礦物摻合料
礦物摻合料的使用可以改善水泥級配,填充水泥空隙,二次反應可以改進后期性能的作用。一般來說,礦物摻合料的活性低于水泥,使用除硅灰外的礦物摻合料都會不同程度地降低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和抗滲透能力,即便強度沒有十分明顯的降低,在抗滲透性能方面,混凝土也會有所減弱。其原因是,礦物摻合料早期不能有效地提供足夠水化產物用于包裹骨料的漿體,造成早期界面過渡區性能較差,強度和抗滲性能下降。雖然摻加礦物摻合料后早期性能下降,但隨著齡期的增加,中后期摻合料的填充作用和活性效應會逐漸體現,可以提高混凝土后期的抗滲透性能。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